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了这样一篇东西,大意是我为什么不过生日但是又想过半岁生日希望大家给我送点礼物,我要读书。
从小老爹就教育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并且告诉我颜如玉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我听了至少有一百遍,平均到我已经经过的二十年,也差不多两个半月就能听到他说一次。后来我知道有颜如玉的书是《金瓶梅》,有黄金的书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精装版。大概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金瓶梅》,大概在高中的时候粗读过部分章节。我第一次知道金瓶梅是在一个朋友的百科全书上,类似世界之最啊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类的书,上面介绍了《金瓶梅》是如何腐朽又如何不朽。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到现在为止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就是我们的唐之金老师。有一次他开展了一个语文知识竞赛的活动,全班同学分三个部分,命题裁判组和甲队、乙队。其中有一道抢答题是这样的,“《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一出来,我们的之金哥哥眉头一皱,然后舒展开。然后同学们交头接耳,《金瓶梅》是啥子哦?听都没有听到过……你们哪个晓得?说实话这题是比较偏的,可我偏偏又知道答案,这对一个初中小男生来说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我啪,抢答,然后站起来大声说出“兰陵笑笑生!”真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答案当然是正确的,男女同学的“哇~”让我很有满足感,我也总感觉之金哥哥看着我微微颔首,帮他觉得这个小伙子有前途。
我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经常笑自己就是吃了书读少了的亏,我总觉得自己这样说比别人说出来要好过一些。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阅读习惯的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同时遗憾地发现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身边有不少除了课本没有摸过其他书,连看小说也是到网上看连载的同学。我想多读一点书,因此主动地需要作出一些努力。
一个就是和爱读书的朋友们多交流。比如一直以精神领袖的姿态存在的小鑫鑫,我认为他能一直在大家心目中是这个地位是因为他优秀得刚刚好,不至于让我们产生距离感。他也有自己的毛病,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讨论、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这让他的大哥形象更为丰满,让所有他的拥趸感觉除了不能像他一样帅气之外可以拥有他做到的一切。比如雷文化和芮姐,这两位虽然优秀得有了一定的距离感但仍然不影响我和她们之间的交流。有社会责任感的杨建超老师走了之后,只能在盖盖儿的群邮件里偶尔收到一些感兴趣的内容。从朋友们那里获得阅读信息,交流阅读感受,是比较适合入门级的刺激模式了。
还有就是我写这么一个东西来请大家推荐我一些书看,方式也跟去年一样。推荐给我一本你觉得不错的书,能有大致介绍更好,如果书名或者介绍打动我我就想办法搞来看。当然,如果为了督促我多读书,也可以将推荐的书送一本给我(新旧不限,如果是你手中看过的书最好。节约纸张,让同一棵树去启发更多的人。)谢谢大家陪伴我成长。
趁着这个机会,我也把这一年的读书情况做个小总结,用来作为自我监督的机制之一。宋老板给我说过一句话,知识暴发户比文盲更可怕。这本是教育我不要贪急贪多,不可自满自大的一句话,却成为了我看书缓慢,溜边偷懒的借口。写到这里,电话响起,一看竟是宋老板来电,一惊,果然心念一闪,震动十方。这是我比较相信的一个道理,所谓你有一个想法,全世界都会帮你。小鑫鑫连外出采风的时候都在考察狗场鱼塘,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专注。电话接起来,原来是宋老板约饭局,又有得干了。
我看书奇慢,高中时候流行一本姜戎写的《狼图腾》,一个同学两天就看完了,我硬生生看了半个学期。并且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的书不会只看一遍,两遍三遍正常,一些十年前就看的书已经翻了四五遍了。
一本能影响一生的书只能影响不看书的人,因为一个人思想架构的形成肯定是看了很多本书之后的结果。同样是一千本书,我看了成了我这样的人,他看了成了他那样的人,是因为我们都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部分。如果你我他都只看了一本书,我们就都成了毛主席那样的人,就成了文化大革命了。我虽然已经过了那样因为一本书而热血沸腾的阶段,但仍然还处在两三本书就能给我补充不少营养的初级阶段。那些跑在我前面的朋友们回头给我一本书,总能让我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的眼界就有这么窄,但我又想提高,我欠缺的这么多,但我真的没有那个毅力变得多么强大。我只希望明天的自己能比今天的自己好一点就行了,不要绝对的优秀,只想拥有连绵不绝的自我满足。
这一年下来看的书大概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朋友们推荐或相送的,一部分是近期比较流行的,一部分是以前看过又翻出来看的。下面我就开始总结一下读书情况,文献检索的知识学得不好,分类一塌糊涂,介绍的顺序是我想起来哪个就是哪个,与时间前后喜欢程度价钱高低内容好坏一点关系也没有。
《曾仕强说胡雪岩》,曾仕强。这本书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沈概送给我的,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三个月之后要来做回访,检查我的阅读情况。一年过去了,他也没有再问过我,我就自觉汇报一下。整本书里都在讲胡雪岩的成功之路,并且一一做了分析。开始的时候我还在记,后来我发现任何一个环节要是出错的话,胡雪岩就成不了胡雪岩了。正所谓方法是有限的,心法是无限的。能成就一番大事绝对是努力、性格和运气的全方位爆发,我骨子里比较小农意识,没有成大事者的胸怀和气魄。拿我看到的一个八卦来说,“胡雪岩极爱女色,老婆多得数不过来,玩法花样迭出。挑出36个媳妇分穿蓝红两色衣服,上面写着车马炮字样站在平地,他和大老婆在台上指挥下棋。”这是行为艺术,不会玩。我也不努力,除了运气比较好之外就没什么好的地方了……我说的运气好不是天上掉过多大的烧饼,只是没出过大乱子。前两天还在跟妈妈聊,我说我心态超好,遇到什么倒霉事了,我都要感谢老天爷用这么个小事挡了我多少大灾大难啊。妈妈表示这想法虽然自娱自乐但还不至于不靠谱。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我没有成功者的性格,也没有远大的志向,书已经看完了,我想把它送给下一个朋友,一个能比我从中获得更多收获的朋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罗·柯艾略。这本书是顾芮送给我的,一句话说这本书就是讲的一个年轻人根据天兆来做事最后找到宝藏的故事。我还不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这本书对我影响还是有的。我相信上苍会给你指示,当我在做决定的时候会考虑周围出现的一些现象,特别是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更是会这样。这部小说的结局是那个牧羊少年从他接受的第一个指示开始,用了几年时间,跨越了好几个大洲,历经无数磨难,最后在他接受第一个指示的地方找到了宝藏。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虽然有时宝藏就在身边,但不经历风雨,是不会发现的它的。我们所做的看似无用功,都是抵达终点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的非主流脑壳也让我想,财富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开慧眼不得见。我们的健康就是财富,我们的年轻就是财富,我们的友谊就是财富,我们的亲情就是财富,有时候真的要兜一个大圈子,才能发现这一点。遗憾的是,很多人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老了。希望我们能想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在老去之前就有一双找到财富的眼睛。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这本书是小胖的表妹陈静仪向青年才俊赵文龙咨询之后推荐给我,然后找小星星送给我的。拿到书看到腰封上写曾获茅盾文学奖我才知道这部名著原来是中国人写的,我果然很傻……这本书语言比较精致,不属于我愿意模仿的那一类。这就好像我说我不愿意拍糖水片一样,乍一看以为很有追求,实际上是因为实在不会拍糖水片,拍出来跟潲水片一样,让我怎么有心思去拍糖水……这部小说是以两条时间线来成书,大致是韩子奇小时候和成年后的故事。遗憾的是这本书还在读,到现在都没有看完。不是这本书不好,至少它还是吸引我的。但我实在少有这种看大部头的经历,如果这也算大部头的话。书的内容和好坏都说不出什么来,也不知道能不能作为了解回族的教材。我身边总共就两个比较熟悉的穆斯林朋友,一个是教我开车的苏哥,一个是赤裸裸地爱着暴躁哥的马蕾蕾。他们两位都还算对自己的民族和宗教有较深认识和认可的人,和他们交流也许能了解更多,了解到更有时代性的穆斯林的知识。
《中国足球内幕》,李承鹏。这本书看着玩,看不看影响不大。因为我不是足球界的人士,没钱没资本,那些玩法离我太远。也许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内幕,也并不全是阴谋论。我们知道得太少,用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话来说就是“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ive!”
《我的奋斗》,罗永浩。一个真诚的痞子比衣冠禽兽要好很多,老罗属于前者,我介于两者之间,更偏后一些。这本同阿道夫·希特勒自传同名的书基本上是他去年各处演讲的整合版,写的是诸如他用诚信的毛片交易换来的非洲某国面包二王给他的投资之类,他如何通过不耍流氓的方式办成了很多事情的故事。老罗想促进一个真诚的世界,倡导真诚平等的努力和奋斗。但是我还是很悲观地认为,不耍流氓的成事是罕见的,暂时还不具备普遍性。他们那一陀人的成功暂时还不可大量复制,虽然比较成规模,但这就好像我们永远对巧合津津乐道一样,对更多不具巧合的事件视而不见。
《佛祖在一号线》,李海鹏。雷璐瑜送给我的,这是一本好书。看到李老师讲自己事情,讲自己的见闻,我也在看着自己的心。看这本书有两个感觉,一是心有戚戚焉,我也这么想的,有点意思;一个是他居然这么想,有道理也,有意思。就好像开启了另一扇窗户,让自己看到更多,也拥有了另一种思考的能力。我还曾感叹过他能把好多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语句用得恰到好处,十分精彩。“亦将有感于斯文”这样的句子都能贴切地用在题目上,我要是把我有限的储存也用出来,那这十三该装到什么地步啊~~前段时间在成都的地铁上还在想,不是佛祖,也能在一号线,哈哈哈哈。好在哪里具体说不上来,但这本书重点推荐一下,是专栏的合集,应该能适合绝大多数人看,也比较能看得进去吧。特别适合放在厕所里,长度适中,看一篇就可起身,有益身体健康。书香压过秽气,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不管怎么说,这个人对我是有重要意义的。我读的第一本不带图画的书就是他写的,而且还让我觉得满是字的书也有看头。不管韩寒已经做了多少改变社会今后可能还会改变世界的事情,但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不得不说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一本看起来东拉西扯的书,里面藏了多少的信息。曾和小鑫鑫探讨过这本书,发现互相都有对方没看到的东西。韩寒的东西有没有被我们过分解读,这个也就说不定了。不少人表示不喜欢韩寒的小说,喜欢他的杂文。我对这些都不懂,好和不好的标准也不知道,我唯一还能判断一下的事,他的书我都能读下去。
《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这是夏溪老师送给我的一本画册,我好生喜欢。这本画册在摄影来说已经不算是初级读物了,必须有一定基础方能看懂。但里面基本上都是玩灯的内容,我基本不会。这本书里面充满了作者的摄影技巧,幽默与智慧,以及丰富的感情。在国内摄影教材一半以上内容都是在讲photoshop的环境下,这书简直就像润洁一般滋润了我的眼睛。这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本画册。
《过得去》,杨葵。讲的都是作者自己在做编辑工作中的事情,这人不熟,写的内容也不熟,不过有一些其他人的轶事。当故事看了。
《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这是我二次开读的一本书,初中时候买的。当时买的时候看了一遍,没怎么看明白……后来得知这是暴躁哥最喜欢的一本书,我回家又拿过来读,还和暴躁哥的译本对比了一下。再读这本书,感觉已经不一样了。就好像小时候去过一个地方,是一个印象,长大后再去,已经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就好像去了两个地方。本来就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长大了再看真是充满了对成人世界的嘲笑。
《此时此地》,艾未未。我知道艾未未这个名字是在初中,了解的是80年代在美国的他,感觉是个有意思的不靠谱的年轻人。这两年他的名字疯狂进入我们的生活,好多大型重要建筑和装置艺术都是他干的,也做了好多政府不喜欢的事情。拍的纪录片被和谐掉,出庭作证还被打,连开个淘宝店卖瓜子帐号都被封掉了。看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多么差,稍微有点绕的地方我第一遍都看不懂,常常看了下来脑袋一片空白,需要重新看一遍。我的脑袋逻辑性太差,想要锻炼,不得要领。
《古文观止》。好些名文的集合,谁编的不知道,我看的应该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用来朗读的,我虽然先天条件不好,但比较喜欢朗读。古文琅琅上口,读起来比较舒畅。文言知识不扎实,不能看一篇立马懂一篇,还得慢慢看,慢慢翻译,跟学洋文似的。因此更多地是朗读中学学过的篇目,熟悉,能马上就明白,眼前出现美好画面……
《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这也是一本没有看完的小说,几度开始,又几度停止。因为主人公一直在自言自语,我有心思了就听他念叨念叨,但我手边有意思的书不少,更多时候就懒得听他念叨了……看完再说吧。
《围城》,钱钟书。绝对是一本精彩得无与伦比的书,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一的夏天。我十分不情愿地回到绵阳的学校去补课,十分痛苦,还好我带了这么一本书。那段不快乐的暑假时光留下的唯一美好印象就是看这本书了,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要跳到我面前来似的,大家都在极尽所能地装十三。我看一本书觉得如果能从中学到一个有用的道理就够了,因此我在看《易中天品三国》的时候看到曹操的办事态度——“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的时候,觉得我已经找到了这本书最宝贵的饿东西,就没有看下去。《围城》这本书能提炼的东西太多了,然而这样的情况下能我仍然找到了我认为最有用好用又实用的道理,有兴趣的男同学可以私下探讨一下。注意,只和男同学交流这个问题。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书后那篇杨绛先生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我也好喜欢。里面说到了钱钟书的姆妈,看得我十分感同身受,觉得就好像在写我保保一样,对我是多么重要的人。
《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这本书我曾经有过一本,但没有读下去。可能跟我一开始就读序言有关系,看书原来是不能先看序言的,真的很影响阅读兴趣。序言和后记都应该在看完书之后去读,这样能对一本书有更完整地了解。试想如果看《老人与海》的时候先看了序言,可能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这本书是在火车上看的,带对了一本书能让火车上的时光好过不少。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我仍保有极大的阅读兴趣。我看到的是故事,小鑫鑫给我上了一课。我暂时还没有看出来他看到好处,但我相信看完之后我也能有所体会的吧。
《我把青春献给你》,冯小刚。这就是我看了好多遍的几本书之一,虽然这不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但它构成了我最基础的一些部分。我习惯于把任何事情都以轻松的方式来表达,不管是多么大的困难与多么深的痛苦。有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甚至觉得我不正经,但我自认为比假正经要好一点。我曾经把一个比较痛苦的经历给妈妈讲得哈哈大笑,好像在听周星驰说评书似的。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看这本书是因为它里面写的内容好玩,里面写了好多好玩的人和事,冯导演把解闷献给你。
大概就是这些了,有遗漏的说明没记在心上。我喜欢的书或者说我愿意看的书不在思想高度,不在实用价值,只在乎是不是有意思。有意思是我对诸多事物的最高评价,也是我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准则。欧阳修说,读书有三上,厕上、马上、枕上。我专门看书的时间不多,基本上严格遵循了欧阳修老师的三上原则。这一年看的书对爱看书的人来说真的只是根毛,和我爱书如命的表弟相比差太多,但对我来说已经是个大大的进步了,这和大家的关心是分不开的。前两天看了个广告,说我们需要的不是facebook,有时候只需要face a book就好了。虽然我还在弄这么长个废话,但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 一部分
重口味,血腥 »
Permanent Link
我啷个就没想过要过哈半岁生日喃、、我自己嘛,因为看过不少迷惘类的书,就明晰不起来了,所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啊,早晓得我初中时候就一定要远离杜拉斯、村上春树、安妮宝贝之类的人了,不仅让我飘乎乎,还学会了装B。
不过,一直在改,一直在改。
等我把去年的日志贴出来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过半岁生日了。村上春树我就看过最著名的那本,还没看懂,没领会其中精妙。我觉得我真的很傻啊,为什么我弟弟从小看这么多书,好有内涵哦……我小时候看的书分两种,一种是看不懂,一种是忘掉了。悲剧得很……
我妈有段时间好喜欢安妮宝贝,囧得很……
民主的细节 我最近才在看~
恩 书这个东西还是QQ谈
我说我要过半岁生日还被飞飞小小的逼视了一盘。。没人送我我就自己买了一啪啦书。有望今天抵达。。正在看On the road。每次看数十页就定会被书里冗长的名字搞混而夭折。求可以快速记住外国人名的方法。
我断断续续勒看,居然除啊忘记勒人意外,其他记住啊勒人现在已经搞不混啊……
你咋子也突然想起过半岁生日那?多好耍儿勒大。随便哪个鄙视你都不存在,自己嗨起来~~
记不住名字,记住主角的名字就可以了嘛